標籤

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

第一滴血4: 出生入死 (Rambo)

今天看完了這部電影,在我們這個世代的男人應該都對「史大叔」那健美的體魄不陌生吧!想當初我可是對著小學廁所的牆壁發誓我也要變的跟他一樣壯碩呢(笑)。不過現在我也年近三十,卻還是沒有史大叔當年的體魄,反倒是史大叔的體型跟我越來越像,越來越鬆弛了。歲月帶來的痕跡也讓第一滴血從以前天下只有藍波是救世主的完全英雄主義,變成了也是有其他戰士的團隊合作(一點點啦)。史大叔也不再有脫去上衣背對鏡頭綁上紅頭帶的招牌經典畫面,甚至整部片子都包的嚴嚴實實(按:反倒是東方女人被剝光的還不少)。當年第一集藍波是在美國越戰隊伍軍人與社會的格格不入引起的衝突為背景,之後的二、三集轉向為解救人質,賣弄英雄主義的商業大片。第一集的藍波是為了自己戰鬥,第二、三集我就實在想不通為了什麼賣命,扎實反映了老美崇拜英雄的價值觀。


為了讓大家還有觀看影片的趣味,我自然不會說劇情啦,只是說說感想罷了!

第四集呢!?打不死的藍波還是在解救人質,但是劇情的鋪陳確有意義多了。感受的到藍波對於戰爭的無力感,也對於天真的想要解救他人於戰火的善心人士斥之以鼻。不過啊!想當初史大叔也是一個人就跑到阿富汗,順手把人家的整個正規軍都幹垮了,解救萬民於水火之中,超神的啦。或許這是年邁的史大叔對於人生有更大的領悟,覺得英雄不再的反思吧!史大叔在片中對於戰爭的厭惡是很明顯的,會去阻止沒有能力的人(我覺得他在暗指那些戰地記者與找死的國際醫療團隊)進入戰爭,但是對於傭兵就一句話也不多說,這對比十分的明顯,也很有趣。清楚且重複的傳達了一個訊息,沒有槍桿子別想平息戰爭解救萬民,但是用武力解決戰爭那也不過是另一場更大的戰爭罷了,就像大人打小孩結果另一個大人出手救小孩,演變成兩個大人互毆一般。藍波說:去他的戰爭。真是一句名言啊!不知道他是不是說給布希聽的(真是無聊的波斯灣戰爭)

畫面部分,影像特效的進步取代了史大叔的肌肉,成了本片最影人注目的地方。如果「搶救雷恩大兵」是一部好片,那麼第一滴血4也會變成一部好電影。除了背景不同,一個是以當年的諾曼地登陸作戰為起始,本片是以現今南亞的私人軍閥為背景。但兩片後來跟開始的主題都沒啥關連性,相同的地方確有不少。死很多人、死的很慘,支離破碎,也同樣的要救人,但是死更多人。不過湯姆漢克片尾領了便當,打不死的藍波還是活的好好的!果然要史大叔的英雄角色領便當是不太可能的啦,畢竟藍波是老美電影上的傳奇英雄呢(洛基也是,史大叔真棒)!

我們活在沒有戰亂的地方,真的是萬幸。看著這電影,也讓我們多少體會一下戰爭的可怕,人命的寶貴。我們兩岸在世界的眼中,是很緊張的一個區域。大陸是世界強權,而我們是彈丸之地,加上對岸可不民主,老共不會管我們瞎密人權的咚咚(西藏到現在街頭還是看的到軍隊),台灣又有不怕死的拼鬥精神。千萬別以為電影裡的戰爭不會降落在我們頭上,我們可是站在炸彈上呢!

2008年1月25日 星期五

不存在的女兒

這本書閱讀到了一半,我卻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書本,趕緊起身寫下一些感動。或許正如某人所說,部落格的存在只是為了避免自己老年痴呆,忘記了生命中的過往吧。(呵呵)

這本書以描寫一個醫生親手接生了自己的異卵雙胞胎子女,兒子是健康的,但當他的專業使他即刻判斷出女兒有「唐氏症」,隨即拋棄了這小女孩,要求護士(卡洛琳)「處置」掉小女孩,並對妻子謊稱女兒出世便夭折為開端,漸漸的鋪陳出夫妻的矛盾、人與人的隔閡、生命目標的追求、敘述愛的本質的故事。即便我未娶妻生子,有需多的過程也不是我人生已經歷過的,但透過作者(翻譯者)洗鍊的文字表述,讀來確實令人動容。

在讀到「一九七零年六月」描寫卡洛琳帶著女兒訴求讓唐氏症兒童有進入公立學校就讀的權力時,律師與教育委員的對話令我感到再熟悉不過,因為那是純粹的理性與計算的對話,沒有絲毫感情。但是已經自認為母親的卡洛琳他所表達的不過就是簡單的希望,身為母親的簡單乞求。法律的本質,不就是為了人而出現的嗎?即便是公法領域,也是為了「公眾」的利益而存在,維護政府的權益背後目的也是為了行政,換言之也是為了人民。但是鑽研於法律圈的人們,似乎淡忘了目的,把政府利益看的比人民利益更大;學習與解讀法條時,也忘記了最終的目的與最初的起源為何了(我也是啊...)。雖然只是書中小小的一個片段,但還是感謝這本書讓我有了新的思考方向,也讓我重新找回了當初進法學院的初衷與感動。

我的小學是全台灣最早有招收「唐氏症」兒童的學校,很有幸的我能從小與比較特別的朋友接觸的經驗,雖然說那是一間貴得不得了的貴族小學,學費可比大學生的學雜費。即便學費昂貴,父母還是送「唐氏症」小孩來就學,因為他們也是正常人,只是學習比較慢,有些不足,但卻仍是我的同學。在社會大多數人眼中,卻受到各種異樣鄙夷的眼光,甚至是羞辱性的「白癡」字眼。舉個極端的例子,愛因斯坦之於一般人就如我們看著唐氏症的人一般。哲學一點的來說,我們又能確定我們真的比唐氏症的兒童聰明嗎?說不定是我們比較快適應現存的人類生活文明罷了。還記得「喜憨兒烘焙屋」剛成立,當時的宣傳廣告令我映象深刻,因為我還是個懵懂的大學新生,卻看見拍廣告的喜憨兒都是我的同學啊!那些我小學裡相處六年的朋友樣貌仍在我的腦中,很高興他們自立了,有著自己的生活,也活的快樂自在。那一刻的感動,在這本書中又被喚醒。

貴族小學確實令我很早的接觸了英文、電腦、美術、音樂、科學等等的領域,培養「全人」的教育也確實令我受益不少,但是最感謝的還是小學教導了我認識、尊重與關懷與我們有些不同的人。不是要矯情的待他們如手足(也沒有必要)或者一副救濟的樣子,而是平等的看待所有人,不帶有歧視或者自認優越的眼光。這種態度,我想時至今日還是很多人做不到,也是小學對我最成功的教育吧!

2008年1月2日 星期三

好鳥的101煙火

今年聽說是台北101大樓最後一次放煙火了,雖然在家中陽台就可以看見,但是還是特地跑上頂樓去看,想感受一下不一樣的氣氛。結果是,冷的要死的天氣與無聊的要死的煙火組成的可笑畫面。我是沒有拍下那最後一次的「感動」,因為我實在是感動不起來。所以借用一下別人在101附近拍的影片,讓沒有到台北的人也看一下耗資數千萬的煙火長怎樣吧!不知道各位看了會不會也很感動?(感動於這188秒的花費如果直接給我有多好~呵呵)